张晓丹的右手悬在靛蓝染缸上方,指尖微微发颤。
手机屏幕里,“非遗蜡染直播间”的在线人数正从32人跌向个位数。
母亲王桂芬坐在织布机后冷笑:“早说了,没人要看这些老古董。”
“妈,您别添乱……”晓丹刚要反驳,直播间突然弹出一条醒目留言:用户AI驯兽师:“主播,你背后墙上那幅《百蝶图》的裂纹,是故意模仿神经网络结构吗?”
晓丹愣住。
那不过是去年梅雨季受潮的瑕疵品,此刻却在镜头里显出奇异美感——细密冰纹如数据流般在蝴蝶翅膀上蔓延伸展。
当她凑近解释时,发梢不慎扫过染缸,靛蓝液面泛起涟漪,倒映出母亲年轻时在苗寨染布的身影。
“叮!”
直播间突然涌入上千人。
弹幕疯狂滚动:“快看!
AI修复的蜡染过程全息投影!”
“求联名款数据纹样T恤!”
原来AI驯兽师擅自把直播画面接入了算力中心。
古法染布动作被拆解成百万坐标点,苗银头饰的摆动弧度对应着代码参数,连母亲织布时的咳嗽节奏都成了生成式AI的采样素材。
“胡闹!”
王桂芬扯掉直播补光灯的电源,靛蓝染缸瞬间暗成墨色。
晓丹却盯着手机里自动生成的蜡染NFT藏品,突然抓起母亲生茧的手按在屏幕上:“妈,您的掌纹比任何加密算法都复杂。”
三日后,染坊门口排起长队。
年轻人举着AR眼镜扫描木门上的陈年裂纹,老太太们捧着ipad比对蜡刀走势与区块链图谱。
王桂芬一边给游客演示“回”字纹织法,一边嘟囔:“早三十年用这法子,你爸求亲时也不用背三头猪来……”染缸旁的手机依然开着直播,在线人数停在2025——刚好是苗寨那口百年染缸被录入“元宇宙非遗保护计划”的年份。
王桂芬第三次擦拭那口祖传染缸时,终于发现不对劲。
昨夜直播用的孔雀蓝染料残留在缸底,此刻却诡异地凝结成二维码图案。
当她用笤帚去搅时,染缸突然发出婴儿般的啼哭——和三十五年前晓丹在苗寨卫生院出生的哭声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