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大海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结局+番外小说

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结局+番外小说

尔尔紫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轻合拢,只留下一线微光。阁内黑暗幽深,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,静静矗立。她没有点灯,仅凭着从高窗透进的微弱月光和惊人的记忆力,径直走向存放宗室卷宗的区域。指尖滑过冰冷的书脊,寻找着记忆中那个模糊的标记。找到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卷厚重的、边缘已经磨损的古老卷宗。借着月光,她快速翻阅。泛黄的纸页上,记载着许多不为外人道的皇家秘闻。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页,上面记载着孝武皇帝晚年,曾有一位极受宠爱的皇子,封号为“贤”,却在一次围猎后神秘失踪,遍寻无果,最终以暴病薨逝载入史册。卷宗的字里行间,隐约透露出这位贤王并非暴病,而是涉及了某种宫廷禁忌,甚至可能与当时的储位之争有关。贤王……失踪……赵华裳的心猛地一跳。她又迅速翻找哥哥近期的批...

主角:赵承宇王疏月   更新:2025-04-03 13:3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承宇王疏月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结局+番外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尔尔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轻合拢,只留下一线微光。阁内黑暗幽深,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,静静矗立。她没有点灯,仅凭着从高窗透进的微弱月光和惊人的记忆力,径直走向存放宗室卷宗的区域。指尖滑过冰冷的书脊,寻找着记忆中那个模糊的标记。找到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卷厚重的、边缘已经磨损的古老卷宗。借着月光,她快速翻阅。泛黄的纸页上,记载着许多不为外人道的皇家秘闻。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页,上面记载着孝武皇帝晚年,曾有一位极受宠爱的皇子,封号为“贤”,却在一次围猎后神秘失踪,遍寻无果,最终以暴病薨逝载入史册。卷宗的字里行间,隐约透露出这位贤王并非暴病,而是涉及了某种宫廷禁忌,甚至可能与当时的储位之争有关。贤王……失踪……赵华裳的心猛地一跳。她又迅速翻找哥哥近期的批...

《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结局+番外小说》精彩片段

轻合拢,只留下一线微光。

阁内黑暗幽深,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,静静矗立。

她没有点灯,仅凭着从高窗透进的微弱月光和惊人的记忆力,径直走向存放宗室卷宗的区域。

指尖滑过冰冷的书脊,寻找着记忆中那个模糊的标记。

找到了。

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卷厚重的、边缘已经磨损的古老卷宗。

借着月光,她快速翻阅。

泛黄的纸页上,记载着许多不为外人道的皇家秘闻。

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页,上面记载着孝武皇帝晚年,曾有一位极受宠爱的皇子,封号为“贤”,却在一次围猎后神秘失踪,遍寻无果,最终以暴病薨逝载入史册。

卷宗的字里行间,隐约透露出这位贤王并非暴病,而是涉及了某种宫廷禁忌,甚至可能与当时的储位之争有关。

贤王……失踪……赵华裳的心猛地一跳。

她又迅速翻找哥哥近期的批阅记录,希望能找到与“玉玺计划”相关的蛛丝马迹。

果然,在一份看似寻常的宗室谱牒修订奏折的页边,她看到了哥哥用朱笔写下的几个小字批注,提到了“贤王血脉”与“正统存疑”。

虽然语焉不详,但结合古老卷宗的记载,一个模糊的轮廓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。

“玉玺计划”,难道是与这位失踪的贤王有关?

难道涉及到了皇位继承的正统性?

如果是这样,那这个计划的目标……正当她试图将这些线索拼凑完整,准备将关键几页的内容强记于心时——阁楼外,由远及近传来了清晰的脚步声。

不止一人。

其中一个脚步声沉稳有力,带着某种久居上位的威仪,是哥哥赵承宇。

另一个脚步声略轻,却同样从容不迫,是沈知言!

他们怎么会深夜来秘阁?

赵华裳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,心脏骤然收紧,几乎要跳出胸腔。

她迅速将卷宗归位,环顾四周。

高大的书架之间,几乎无处可藏。

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外。

“陛下,深夜叨扰,只因此事体大,臣不敢擅专。”

是沈知言的声音,清晰地透过门缝传来。

“无妨,此事确实需谨慎。

秘阁中有些旧档,或许能印证你的猜测。”

哥哥的声音响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凝重。

门,即将被推开。

千钧一发之际!

“有刺客!

保护陛下!”


臣,此刻眼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,也有对这位铁腕长公主的敬畏。

旧世家的代表们则战战兢兢,面色灰败,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就是自己。

赵华裳的目光扫过下方,如同实质的压力笼罩着每一个人。

她清晰地记得前世,正是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,如何一步步蛀空了王朝的根基。

这一世,她绝不会再给他们机会。

“吏部听令。”

“臣在。”

新任的吏部尚书,一位以刚正闻名的老臣出列。

“即刻拟定考核新规,唯才是举,不问出身。

凡有才干者,不论门第,皆可录用。

尸位素餐者,一律罢黜。”

“臣,遵旨。”

这道命令,无疑是在向延续数百年的门阀制度宣战。

一些残存的世家官员脸色更加难看,却无人敢在此刻出言反对。

卫峥的兵马,就在殿外。

而这位长公主的手段,他们已亲眼见识。

改革的阻力,并未消失,只是暂时蛰伏。

数日后,一份关于江南某世家负隅顽抗,藏匿逆产,甚至试图煽动地方守军哗变的密报,被送到了赵华裳的案头。

烛火跳动,映着她冷冽的侧脸。

“卫峥。”

“末将在。”

一直侍立在侧,身姿挺拔如松的卫峥上前一步。

“给你三千轻骑,即刻南下,处理此事。”

赵华裳的声音平静无波。

“记住,本宫要的是结果,不是过程。

任何阻碍新政者,杀无赦。”

“末将,领命!”

卫峥眼中闪过一丝凛冽杀意,转身大步离去,盔甲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
赵华裳看着他离去的背影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

前世的记忆告诉她,这个江南世家背后,牵扯着不止一股势力,甚至可能与邻国有所勾结。

但她不能等,新政伊始,立威至关重要。

必须用雷霆手段,震慑所有心怀叵测之徒。

她拿起另一份奏折,是关于提拔寒门才俊的名单。

上面有几个名字,是她凭借前世记忆,刻意从底层挖掘出来的。

“传旨,宣这几人入宫,本宫要亲自考较。”

她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,忠于大齐,而非忠于某个家族的官僚体系。

这需要时间,更需要耐心和魄力。

除了朝堂,后宫也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
赵华裳下令,在宫中开设女学,命宗室及高官女眷入学,学习诗书礼仪,也兼学算术、简易律法。

此举虽未
有所耳闻?”

她紧紧盯着康王的眼睛。

康王握着茶杯的手,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。

他抬起眼,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震惊,随即转为极度的凝重。

“公主……此话当真?!”

他的声音也压低了,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。

“贤王之事,关乎皇室正统,若真有人以此为借口兴风作浪,后果不堪设想!”

赵华裳心中稍定,康王的反应初步印证了她的猜测。

她继续说道:“具体内情,侄女所知也有限,只是一些零碎的传闻。

但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。

如今宫禁森严,陛下身边又有沈知言那样的人……侄女担心,若真有阴谋,只怕我等皆是砧板鱼肉。”

康王脸色阴沉,缓缓放下茶杯。

“公主所虑极是。

沈知言此人,来历不明,却平步青云,背后若无推手,绝无可能。

至于贤王……”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用词。

“贤王当年之事,本就存有疑点。

若真与皇位正统有关,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翻出来,大齐必将陷入剧烈动荡,甚至可能引来外敌觊觎!”

两人目光交汇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沉重。

“我们必须查清真相。”

康王沉声道,语气带着决绝。

“在事态失控之前,阻止最坏的情况发生。”

“王叔说的是。”

赵华裳点头,表示赞同,“此事需得暗中进行,绝不能打草惊蛇。

陛下与沈知言那边,近来似乎加强了宫内外的警戒,连夜间巡逻都比往日频繁了数倍。”

她意有所指地提及警戒加强,观察着康王的反应。

康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,显然也知道前几日秘阁外的“刺客”风波并非表面那般简单。

“是啊,风声越来越紧了。”

他低声道,“看来,他们也在防备着什么。”

初步的共识似乎达成,赵华裳准备进一步试探。

“说起来,侄女对先帝晚年的许多事都知之甚少,尤其是关于……先帝对几位皇子的看法,以及他最后的日子……”她状似随意地提起,目光却锐利如刀,捕捉着康王脸上最细微的变化。

果然,在提及“先帝最后的日子”时,康王的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,端茶的动作也显得有些刻意。

他避开了赵华裳的视线,语气也变得有些含糊。

“先帝之事……唉,都过去了。

当务之急,还是查清眼前的危机
网,朝着她,朝着整个大齐王朝,缓缓收紧。

第十二章:前线喋血,后宫暗箭北境传来的军报,一日比一日更令人心焦。

雪虐风饕,滴水成冰。

卫峥和他麾下的将士,如同钉子般死守在防线上,浴血奋战。

然而,粮草迟迟未能足额运抵。

本该送达的箭矢,据说在路上遭遇了“山洪”,损失惨重。

加急缝制的御寒冬衣,竟然在驿站仓库“意外”失火,化为灰烬。

一桩桩,一件件,看似天灾,却处处透着人祸的诡异。

朝中有内鬼。

这个念头如同冰冷的毒蛇,缠绕在赵华裳的心头。

她坐在温暖的宫殿里,指尖却泛着寒意。

每一次廷议的消息传来,都让她胸口憋闷。

皇帝哥哥焦头烂额,却依旧在世家大族的相互掣肘与争吵中犹豫不决。

派谁增援?

粮草从何处紧急调拨?

每一个议题,都成了世家们争权夺利、攻讦政敌的战场。

沈知言倒是“殚精竭虑”,提出的方案条条冠冕堂皇,却总在不经意间,将矛头指向削弱卫峥的兵权,或是推荐一些与卫峥素来不睦的将领。

赵华裳透过窗棂,望着宫墙外灰蒙蒙的天空,眼神锐利如刀。

不能再等了。

康王那封诡异的密信,像一根毒刺,扎在她心上,让她寝食难安。

她必须去问个清楚。

康王府。

依旧是那般清雅幽静,仿佛京城里的喧嚣与北境的烽火都与此地无关。

暖阁内,熏香袅袅。

赵华裳没有兜圈子,直接将那封截获的密信,轻轻放在了康王面前的紫檀木小几上。

信纸很薄,此刻却仿佛重若千钧。

康王脸上的闲适自得瞬间凝固,他拿起信,快速扫过,脸色微变,随即化为一声长叹。

他抬起头,看向赵华裳的目光复杂,带着一种沉痛。

“王叔,华裳需要一个解释。”

赵华裳的声音很平静,听不出喜怒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。

康王沉默了片刻,似乎在斟酌词句。

“不错,这信确实是本王所写。”

他坦然承认,并未否认。

赵华裳的心微微一沉。

“调动边境兵马,在战事吃紧的关头……王叔,这难道不是在动摇国本?”

康王猛地抬眼,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决绝。

“华裳,你以为本王是在通敌吗?”

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。

“本王承认,我在利用这次边境危机。”




但她的眼神,却比窗外的月光更加坚定。

第三章:慧眼识将,暗植羽翼秋狝将至。

皇家围场设在京郊百里之外,草木丰茂,禽兽繁多,正是皇室宗亲、勋贵世家展现骑射技艺,亦是各方势力暗中较劲的场合。

赵华裳自然也在受邀之列。

她换上一身利落的骑装,红色劲装勾勒出尚显青涩却已初具风华的身段,墨发高束,更添几分英气。

围场旌旗猎猎,人声马嘶,热闹非凡。

赵华裳并未急于纵马,只端坐于马上,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。

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,那些虚伪的笑脸背后,藏着多少贪婪与算计。

她的目光最终落在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。

那里,一个身材挺拔、面容坚毅的青年正沉默地整理着马具,他穿着普通士卒的服饰,与周围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格格不入。

卫峥。

赵华裳心中默念这个名字。

前世,他是边关的一名悍将,屡立奇功,却因出身寒微,不懂钻营,屡遭打压,最终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,因粮草被断,力战而亡。

那场战役,正是大齐走向灭亡的关键节点之一。

这一世,她绝不会让这样的明珠蒙尘,更不会让那样的悲剧重演。

恰在此时,不远处传来一阵惊呼。

原来是承恩侯府的小侯爷,一个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纨绔子弟,骑术不精却偏爱炫耀,此刻被一头受惊的野鹿带着,直直冲向人群。

众人纷纷避让,场面一时有些混乱。

赵华裳眸光微动,机会来了。

她并未直接出手,只是在马匹交错的瞬间,看似无意地用马鞭轻轻抽了一下那纨绔坐骑的后臀。

马匹吃痛,猛地向前一窜,方向不偏不倚,正对着正在埋头整理马具的卫峥。

眼看小侯爷就要撞上,卫峥反应极快,一个侧身翻滚,避开了冲击,同时手中缰绳顺势一抖,竟巧妙地缠住了那匹惊马的马腿。

惊马嘶鸣一声,前蹄跪倒,将马背上的小侯爷重重摔在了草地上,滚了几圈,狼狈不堪。

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。

待众人反应过来,卫峥已经制服了惊马,并上前扶起了灰头土脸的小侯爷。

“大胆!

你是什么人?

竟敢惊扰本侯!”

小侯爷惊魂未定,恼羞成怒,扬手就要打人。

“住手!”

一声清喝传来,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