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全文阅读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,由网络作家“画凌烟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军事历史《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是作者“画凌烟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张凡崇祯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想要三个月收入十万,每个月收入三万三千三百两,按照每人每个月掷一百两白银来核算。中奖概率百分之四,如果要摊平支出的话,还需要准备一万两左右的小额赔付。也就是说一个月的盈利平衡点在四万四千三百两。崇祯摸了个零头,一个月盈利平衡点做四万五千两来计算。每人每月买一百两,需要至少四百五十人参与进来。超过四百五十人......
《全文阅读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精彩片段
定国公连夜拿了一万两银子跑到彩票局,私底下给了曹化淳,这事才被曹化淳压了下来,没有上报上去。
曹化淳便给了那几个被打的人一点钱,回去疗伤。
定国公徐希回去之后左想右想,怎么想都不甘心。
白白出了一万一千两,这简直比从身上割肉还疼啊。
于是第二日,徐希又厚着脸皮跑到彩票局去买彩票。
这一日,崇祯一身素衣打扮,带着一帮便衣锦衣卫,从东华门冲去,直奔前面的彩票局。
彩票局也开了半个多月了。
在京城的上层圈子里已经有一点点名气。
这可是崇祯赚钱的口子,他肯定是要亲自把关的。
崇祯来的比较低调,是从后门进去的,主要是去账房里看账。
“怎么才赚了五千两?”
半个月啊!
这个结果崇祯显然有些不满意,按照他的设想,彩票一处,不要把门槛踏破,至少京城那些贵公子们应该是前赴后继才对啊!
这帮人手里闲钱多,又游手好闲,喜欢猎奇。
彩票这么具备勾引性质的东西,这帮王公大臣居然不感兴趣?
还是说他们根本不知道?
不应该啊,连客氏都进来玩了,其他大臣或者勋贵应该知道才对。
崇祯仔细看了一下玩彩票的这些人,这才发现,原来大家都在赔钱。
这一赔钱,当然就有问题了。
哪有把新人一忽悠进来就让人输钱的?
总得立个赚钱的标杆吧?
崇祯站在阁楼上,看见下面有稀疏的一些人在买彩票,他刚好看见了定国公徐希。
在账目上,徐希赔的是最多的,但他是第一个复购的客户,也就是说,其他人玩了一次就不完了,他输了之后,还屁颠屁颠跑回来再买。
这在21世纪的市场营销里面,就是标准的种子用户啊,再推把劲,那就是铁杆粉丝了。
下面传来徐希痛苦的声音:“又没中!”
崇祯将曹化淳叫来,小声道:“他每一笔买多少钱?”
“定国公出手大方,每一笔都掷一百两。”
“可不可以临时操作规则?”
曹化淳微微一怔,道:“可以倒是可以。”
崇祯想了想道:“今日想办法让他赢一千两回去,明日再让他赢一千两,后日再让他赢一千两,让他多赢几次,引导他下一万两,让他赢十万两!”
曹化淳微微一惊,以为自己听错了,怔怔道:“皇爷,咱们没那么多钱。”
“朕给你加钱,你尽管让他赢十万两!”刚从几个大臣那里坑了一笔钱,不,应该叫赚了一笔钱来的崇祯,当然是有钱的。
“是!”
“以后朕给你个指标,每三个月释放一个名额,最高不得超过十万两。”
这叫什么?
这叫标杆。
凡是你都得有个标杆,就是最高调的一件事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行业热度啊!
只有保证了行业热度,大家才愿意关注,才愿意往里面投钱。
做生意,割韭菜,不能韭菜还没有长起来,就割到根子了。
韭菜得一点点割,行业热度就是肥料,肥料得隔三差五洒那么一点点,韭菜才愿意长大嘛!
总之朕给出去的钱,那都是得回来的,不仅要回来,还要回来很多。
至于为什么每三个月要有一个中大奖的名额。
自然是要让其他人都知道,买彩票是可以赚大钱的!
赚多大的钱?
十万两!
十万两是什么概念?
明朝的十万两相当于后世多少钱?
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660元,十万两相当于6600万!
别说普通人一辈子赚不到这么多钱,就算大明许多官员,一辈子也存不了那么多钱吧?
礼部侍郎这样的部院大臣,也才三十万两。
至于周国舅那种坐拥七十万两家当的大富豪则另外算,那迟早也是崇祯的一盘菜。
先把彩票局在京城推广开再说,等在京城的王公大臣们推广开了,南京还受得住?
其他地方还受得住?
每个地方开盘的时候都这么玩,迟早都是皇帝的一盘菜。
当然,这毕竟算不上利国利民的生意,崇祯也是靠彩票临时能弄一些钱来,算是积累第一笔原始国有资本。
按照崇祯这笔生意来算,每三个月,有一个大名额,最高十万,算是故意给出去的。
但这十万崇祯肯定是不会出的,得从买彩票者身上出。
想要三个月收入十万,每个月收入三万三千三百两,按照每人每个月掷一百两白银来核算。
中奖概率百分之四,如果要摊平支出的话,还需要准备一万两左右的小额赔付。
也就是说一个月的盈利平衡点在四万四千三百两。
崇祯摸了个零头,一个月盈利平衡点做四万五千两来计算。
每人每月买一百两,需要至少四百五十人参与进来。
超过四百五十人了,崇祯就开始赚钱了。
这里面有两个重要指标,一个是购买彩票的单价,一个是购买彩票的人数。
那接下来,曹化淳就有明确任务了。
曹化淳领了命令,便着手去办。
此时,定国公已经气急败坏,但自从知道这里隶属于宫里的,他也不敢随便乱来了。
只是不甘心叹了口气,便要走,却被曹化淳叫住。
“我看今日定国公似乎运气不佳。”
“哼!”徐希道,“曹中官,这根本就没有得中,不玩了。”
曹化淳笑了笑道:“定国公不要急,抽奖嘛,运气很重要,要不我借给你点运气。”
“哦,你如何借我运气?”
曹化淳笑道:“我这里有一百两,当做是给定国公转运了。”
下面的人拿了一百两银钞过来。
送上门来的钱,不要白不要,正要走的定国公又扔了一百两道:“借曹中官的运气,若是这次中了奖,本公给你分一半!”
他又抽了一次。
结果中了,而且还是天牌!
十倍!
一千两!
曹化淳在一边故作惊讶道:“哎呀,居然中了天牌,恭喜恭喜。”
他立刻吩咐下面的人把一千两银钞送过来。
输懵逼的定国公还有些发呆,当一千两银钞到面前来的时候,才醒过来。
“我还要买!”
这下徐希兴奋起来了。
香皂开始批量生产。
崇祯是不是该把香皂拿到街头去卖呢?
当然不是。
这种新鲜东西,拿出去卖,也没有几个人敢尝鲜。
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,女人因为生理结构限制,导致天生就很敏感、防备心理很强。
而男人则是一种比较浪的生物,对新鲜的东西都非常热诚,尤其是新鲜女人。
香皂是做女人的生意,哪个女人敢随便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抹?
这不是找死么?
所以,香皂的生意,它得玩格调和饥饿营销。
什么是格调?
就是这玩意儿一定是有钱人才用的,这就是品牌定位。
至于饥饿营销,就是这玩意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。
怎么玩这个营销崇祯也已经想好了,就让周皇后先来用,通过皇后传播到王公贵族的夫人们那里,在权贵的小圈子里先流传开。
权贵圈子就是最爱攀比的一群人,等消息传开了,崇祯就可以坐等收钱了。
果然,过了几天,皇后使用香皂的事情,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。
于是,尚书家的夫人,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。
可打听来打听去,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。
但几天之内,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。
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,这事越传越开。
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,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,她一张嘴出来,什么兵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的女人、夫人们,各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。
听说皇后娘娘正在使用,那更是恨不得马上挖地三尺也要买一个回来。
但是,没货啊!
京城的贵夫人们恨不得把大街跑烂,恨不得把街道翻个底朝天,就是没有看到。
这些天的动态,崇祯都看在眼里,每天都有锦衣卫向他汇报。
我们的崇祯也不着急,让那些人先干着急一段时间。
又过了几天,京城里又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在使用了。
结果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?
贵妇人们一起出来郊游的时候,居然以此作为攀比和显摆。
等到正月二十日,京城里的这把火也燃烧得差不多了。
京城又开始流传一件事,五天后,在东华门外,有一家店叫雅兰堂开业,卖香皂。
这是立刻在名媛圈子里传开了。
五天后,也就是正月二十五日,雅兰堂开业了。
开业的第一天,爆满。
一千块香皂被一抢而空。
每一块香皂卖多少钱?
五两银子!
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650块钱,五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钱?
相当于3250元。
也就是说,崇祯的一块香皂,卖3250元。
一千块香皂,卖了5000两。
按照崇祯这个定价,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%。
也就是说,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。
比彩票局还赚钱!
这还是第一天。
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。
有逼格,就是牛逼!
第二天,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,一样,一扫而空。
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,很多人看着香皂小,就一口气买十几块。
英国公张维贤的女儿直接买了五十块带回去屯着。
这事传到徐光启的耳朵里,把这位老人差点震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。
徐光启立刻就跑到皇帝那里。
“陛下,老臣觉得这个香皂,可以多出几个品类,例如兰花香、菊花香、桂花香……”
徐光启一口气说了十几种花的名字,越说越兴奋。
毕竟是给朝廷赚钱的事,身为工部尚书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。
可是崇祯却摇了摇头啊。
徐老爷砸,你不能新鲜玩意儿一出来,就把它搞死啊!
市场都是有规律的,既然现在梅花香的香皂卖得这么好,就多卖一段时间嘛。
等市场疲劳了,再推出新品。
崇祯一副奸商嘴脸道:“不急,等这批香皂卖完,大家用得麻木了再推也不晚。”
徐光启微微一怔,随即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了,不由得笑起来:“陛下圣明。”
他没想到这个小皇帝,脑子居然这么好使,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想到。
有这样的局面,崇祯很开心。
但不开心的人也有,例如杨所修。
山西八大蝗商此时此刻已经被押入京师的牢里,山西那边的刑场已经是血流成河。
两万多人,足够把刽子手都杀怕,足够把刽子手手里的刀都砍出缺口来。
这事起初执行的并不到位,处斩的速度也不快,下面的人总是拖了又拖。
直到这一日,督察院的曹思诚将那十万两贪污的名单给递上去。
崇祯看完大怒,只在奏疏上批复了一句话:全部砍了!
于是京城就有十几个官员两天之后就被拖到菜市口各自挨了一刀。
其中最高关于牵涉到三品大员,就直接被拖出去砍了。
山西那边有二十几个官员也都被打入死牢,等待被押入京师问斩。
这事立刻参与山西案审判的官员们失眠了几天,几天后,也不知道为什么,这些官员突然就变得非常积极起来。
积极到什么程度呢?
经常加班核查,一个个核查。
山西那边更是一天砍一千来个脑袋。
刽子手每一顿都大鱼大肉,深怕没有力气,在刑场上吓晕过去。
在这种情况下,拿了钱的杨所修已经失眠了好多天了。
他已经在家里等待皇帝的圣旨来弄死自己了。
听说曹思诚还专门写了一份奏疏来弹劾他的。
结果杨所修等啊等啊,就是没有等到皇帝要杀自己脑袋的消息。
在家里被吓病了好几天的杨大人,在二月初十的这一天,终于等到了皇帝召见入宫的消息。
杨所修一进宫,就紧张得腿发抖,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。
所以他出门前,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,核心意思就是,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。
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,他就恭候在那里。
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,紫禁城里也有大风。
温度还很低,杨所修就等在外面,一直等啊等啊,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。
足足等了一个时辰,这一个时辰里,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。
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,如果不是在皇宫里,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。
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,是个人都会害怕。
直到傍晚时分,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,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,对杨所修点了点头。
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。
王承恩这才出来,把杨所修叫进去。
这一进去,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,喉咙仿佛都发干了。
“臣……参见陛下!”
皇帝也不说话,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。
过了片刻,崇祯才慢悠悠道:“被自己的上级弹劾,光不光荣?”
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,瑟瑟发抖,已经心生绝望:“臣罪该万死!”
“你确实罪该万死,不仅曹尚书让你死,毕自严也跟朕说,你当杀!”
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,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,当搁去官职,发配为民。
可在崇祯嘴里,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。
“陛下恕罪!陛下恕罪!”
“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,去陕西走一趟,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。”
杨所修心里一跳,顿时大喜:“陛下放心,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,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!”
“施凤来现在在那边,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,你给朕想想。”
“陛下,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,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,臣来监督这事,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!”
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,这次他是真的怕了。
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,至少暂时不敢拿了。
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,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。
“这不够啊,陕西那么大,还有没有别的办法?”
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,道:“陛下,福王、秦王、晋王、代王,都有粮食。”
他这话一出,空气凝固了一会儿,崇祯才开口道:“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?”
“借也可以,买也可以。”
“朕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“是!臣告退!”
过了一会儿,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。
温体仁来了,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,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。
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,才知道,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。
“臣参见陛下!”
“温爱卿,前天有人跟朕说,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,欺压百姓,这事你知道吗?”
这是个送命题。
你回答知道,皇帝会跟责问你,既然早知道,为什么不禀告朕,你身为礼部尚书,这位玩忽职守啊!
你回答不知道,皇帝会责问你,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,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,怎么什么都不知道,朕要你何用。
“陛下,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,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。”
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,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,所以转了个弯。
“哦,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?”
“曾经向先帝提及,被搁置。”
你看,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,背锅还是可以的嘛。
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,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。
“那你觉得,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“陛下可处以训诫,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。”
“你再想想,还能做点什么?”
“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。”
“如何惩罚?”
“以后不得赏赐了。”
崇祯想了一会儿,道:“朕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温体仁告退。
出去后的温体仁,露出笑容:小皇帝,你还是太小,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,想多了?
三天后,早朝。
崇祯依旧道:“有事准奏,无事退朝!”
杨所修连忙出列道:“陛下,臣有事要奏!”
“准奏!”
“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,他私收考生钱财,徇私舞弊!”
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,差点没有跳起来。
他连忙出列道:“陛下,臣冤枉。”
“陛下,这是证据。”
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,崇祯看了一眼,怒道:“温体仁,你还有什么要说的!”
“陛下……臣是冤枉的……”
“来人,把温体仁打入天牢!”
温体仁还一脸懵逼,就被拖到天牢里了。
变化太快,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,到底发生了什么?
在天牢里待了两天,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,大家都是同僚,想来井水不犯河水。
温体仁当然想不通,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,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。
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!
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。
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,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,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。
“温大人。”
“刘侍郎。”
“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。”
“你也相信杨所修?”
“不相信不行,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,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,要问斩你!”
“不可能,这么一点……”说完,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,他吓得全身冒冷汗。
“温大人,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,但陛下不见我。”
温体仁脸色发白,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。
刘宗周走后,第二天,崇祯就来了。
“陛下!”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,瑟瑟发抖,脖子也是凉飕飕的。
“温大人,朕再问你一次,福王的事情,还有没有别的办法?”
温体仁全身一颤,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。
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,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!
张之极心中不平衡,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。
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。
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,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。
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,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。
等气消之后,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:“爹,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,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。”
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,倒是想通了,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:“天子年少,以我看,只是一时热血使然,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,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,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,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。”
被他这么一说,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:“似乎有些道理。”
“所以我说嘛,咱们也别着急了,让孙传庭去干,看他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来,别忘了,咱们京卫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的,这天子亲军二十六卫,不是那小小的一个吏部郎中就能撼动的了的!”
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,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。
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,过几天后,又开始喝酒赌博。
总之,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。
这一日,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,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。
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、天启不理朝政,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,看了之后还会做批复。
所以毕自严的奏疏,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。
这其中一条,便涉及到军屯和军饷的问题。
毕自严在奏疏里提到大明的军饷存在着诸多空额,大多数由军官冒领的现象。
这一点深得崇祯的心意。
作为穿越者,他是深深体会到明朝末年和北宋末年是一个尿性的。
就说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,历史上,崇祯派李邦华去查京畿的京卫,结果十万多人的名额,一查竟然只有一万多人。
有些士兵早就退休或者死掉,却还记录在案,每年领朝廷的薪水。
看完毕自严的详细方案后,崇祯大笔一挥,全部同意,去执行就好了。
但是这里面整顿军务的权责却不在毕自严那里,他虽然可以去搞军屯,却无法彻查军饷。
这整顿军务的事情,还得另找人来。
现在的兵部尚书阎鸣泰是个标准的老油条,靠他肯定是不行的,他在军饷中都不知道拿了多少。
这一日,崇祯在出宫之前,把孙承宗找来。
“孙爱卿,朕在毕爱卿的奏疏里看到现今军务废弛,空饷频繁,朕深感忧虑,打算整顿军务,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?”
其实,崇祯心中早就有了名额。
李邦华就是最合适的,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就做了兵部右侍郎,帮崇祯整顿军务整的有声有色。
这里的崇祯早就派人去江西找李邦华了,按照时间来推算,李邦华应该快到北京了。
孙承宗道:“臣确实有一人推荐。”
“谁?”
“李邦华。”
崇祯故作高兴,心中却早就料到了。
李邦华算是半个孙承宗的人,怎么说呢,孙承宗这个人两大优点绝对是非常突出的。
看人和部战略。
崇祯明明已经去找李邦华了,为何还要问孙承宗?
因为孙承宗现在是首辅。
崇祯即便是要调人来,还是要跟孙承宗打个招呼的,毕竟这样是对他这个首辅的尊重,也为了后面大家都好办事。
君臣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,臣子忠心是好,君王也要懂得和臣子的配合。
崇祯也不担心孙承宗会专权,事实上,明代基本没有什么权臣。
连严嵩张居正等人都不算权臣。
因为明代的首辅与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,首辅只负责在奏疏上写意见,叫做票拟,就是用小票纸把建议写下来贴在奏疏上。
首辅只有建议的权力,没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。
这签字盖章叫做批红,批红原本是皇帝自己来做。
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,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。
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。
“那就李邦华吧,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,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,你在奏疏上提建议,朕批准了就是。”
“是。”
“对了,袁崇焕什么时候来?”
“陛下,袁崇焕是广西人,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,需要些时日。”
“哦,朕想起来了,这倒也是。”
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袁都督了。
没得说,袁都督肯定是当下整个大明最适合督师辽东的人。
这一次,肯定不能乱杀了。
等与孙承宗定完整顿军务的人后,崇祯便一身常服,带着许显纯这样的狗腿子出宫去了。
话说最近魏忠贤比较老实,大概是对崇祯饶他一命的感恩戴德,魏公公最近非常配合皇帝的一举一动。
听说彩票局背后的老板是皇帝,便每天跑到彩票局“送钱”。
魏公公是一掷千金,每天不输个几百上千两手都痒痒。
他时长给曹化淳送点东西,把曹化淳是打点得乐开花。
两人的命运也是完全反了过来,以前曹化淳在魏忠贤面前屁都不算一个,现在居然是爷了。
崇祯出宫微服私访,第一站当然就是彩票局。
作为崇祯第一个赚钱的地方,他对彩票局也是给予了厚望的。
翻开账目一看,倒是挺开心,日入账已经到了六千两。
虽然还不太稳定,不过这个数额,已经相当厉害了。
倒是在名单中看到这段时间,魏忠贤输的最多。
崇祯立刻知道魏忠贤想干什么了。
最近的山西案,那个牟志夔就是魏忠贤的人,当时给魏忠贤修祠堂修的最欢快的人之一。
皇帝把牟志夔给干了,魏公公当然怕。
怕就得做点什么吧。
做什么皇帝比较开心呢?
当然是送钱!
退朝后,崇祯就急不可耐与秦良玉一起到北京城外检阅白杆兵。
与京师的京卫相比,白杆兵的装备还是有些不足,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支军队成为战斗力爆表的部队。
早在天启元年,四川永宁宣抚司宣抚使奢崇明武装叛乱,在西南一带攻城拔寨,震动蜀中。
那货就是被秦良玉摁在地上摩擦了的。
虽然现在奢崇明还活着,但西南作乱已经接近尾声,基本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。
其实在万历年间,秦良玉就跟随夫君一起征讨在西南作乱的杨应龙,那个时候,就展露出她过人的军事才能。
到了天启年间,她还和建奴正面血战,参与过镇守山海关。
可以说战功赫赫,且在历史上,对朱家皇帝忠肝义胆。
崇祯是信任这样的人的。
在锦衣卫的簇拥下,崇祯和秦良玉来到北京城外白杆兵驻扎的地方。
同时,皇帝也给白杆兵带来了宫中的御酒。
皇帝到的时候,白杆兵全军已经在空地上列队好,自然是有人提前到了通知了他们的。
“吾皇万岁!”
突然,几千个嗓子同时吼出来,颇有气势。
崇祯骑着马,来回奔走了两转,大声道:“你们都是大明的勇士,朕比谁都清楚你们为大明流过血,今天,朕听说你们来了,心中非常高兴,所以准备了酒,朕要给你们喝一杯!”
一听皇帝这么说,全体将士都激动起来。
皇帝居然要跟我们喝酒?
这不是在做梦吧?
大明的武人地位是很低的,尤其是白杆兵这种地方部队。
他们都是蜀中穷苦人家出身的,别说见皇帝了,进京都没有进过。
今日见到皇帝已经非常激动,这事回去后可以吹一辈子了。
现在皇帝居然还要喝酒!
一边的太监们连忙将御酒从马车上搬下来,动作倒是很快。
不过好歹也有五千人,太监们忙活了半天,才倒完酒。
少年皇帝举着盛满酒的碗道:“诸位将士,喝了这杯酒,咱们一起杀建奴,杀鞑子,保卫大明,如何?”
他的声音非常大,少年人气血十足,吼了两嗓子后,脸都有些微红。
“吾皇万岁!吾皇万岁!”空地上响起了山洪海啸的欢呼声。
崇祯将酒一饮而尽,大家也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。
白杆兵这些小伙子们只觉得激动得面红耳赤,心潮澎湃,喝了皇帝的御酒,见了天子,感觉人生仿佛都圆满了。
喝完之后,崇祯将碗怒砸在地上,惊得大家都呆住了。
然后,崇祯拔出天子剑,高呼道:“待朕整顿完三营,必与诸君上阵同袍杀敌!大明万岁!”
“吾皇万岁!大明万岁!”
又是一片一片连绵起伏的高呼,群情激动。
一边的秦良玉只觉得这个新登基的小皇帝似乎与众不同啊。
他给人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感觉。
连秦良玉都感觉热血沸腾起来,更何况那些小伙子们。
崇祯又在这里待了一会儿。
他与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,秦良玉的侄儿秦翼明、秦拱明单独喝了两碗酒,还询问了这三人过往战场上的一些事情。
几人从最开始的紧张,到慢慢的放松,也就聊开了。
这天一聊开,话匣子就打不住了。
几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过去和叛军打仗的事,又说了一大堆和建奴打仗的事。
就说马祥麟,当年镇守山海关的时候,眼睛被射瞎了一只,现在只能一只眼睛了。
不过他依然有军中“赵子龙”的美誉,他单枪匹马就敢硬闯建奴的军阵,提枪杀人,快如飞电。
聊完天,崇祯才带着人折返回去。
这也算是和白杆兵的主干们打下了一些情感基础,彼此熟悉了。
接下来,崇祯的腰杆子都硬了许多。
这京卫三营,是必须得好好整顿的!
接下来,崇祯给秦良玉赐了府邸,让她就住在北京城。
白杆兵的到来,突然让朝堂有一种怪怪的感觉。
但一切的一切,也都按照这个轨迹在走。
最近也无大事,刘宗周上奏说因为那个监生弹劾内阁大臣的事情,现在江南那边的读书人还在闹。
这事崇祯暂时也不打算抽太多精力去管。
等到三月二十五日的时候,骆养性终于将一份名单呈报给了崇祯。
这份名单就是那天晚上追杀李邦华的人。
一共二十三个人。
调查清楚了,这二十三个人,都是北京城的地痞流氓,现在每一个人都在锦衣卫的大牢里,被打得皮开肉绽,半死不活。
而招供书呢?
也出来了。
北京城红怡院的老板张迎春。
按照张迎春最开始的口供,是认错人了。
这就有意思了,你一个开妓院的,纠集了二十三个地痞流氓,追杀朝廷部院大臣。
这简直就是胆子大到了无边无际了!
认错人了?
当然不是认错人了。
在锦衣卫一顿“伺候”之后,张迎春才供出了背后的主使者:通州卫千户顾成武。
哦豁!
天气慢慢转暖和了,骆养性带着一百多锦衣卫很快就抵达了通州的千户所。
“通州顾千户可在?”
刚下马,骆养性的声音就传来了。
他正要进户所,被门外的侍卫拦住,骆养性一把推开那护卫,道:“锦衣卫办事,你也敢阻拦,想掉脑袋么!”
那护卫连忙缩了回去。
一个大约三十几岁的青年从里面走了出来,穿着千户的军服,看到骆养性着蟒袍,连忙道:“卑职参见大人!”
他虽然没有见过骆养性,但见这官服就不一般了。
“你就是顾成武顾千户?”
“卑职正是!”
“很好,跟我们回去一趟。”
顾成武面色一变,道:“大人这是何意?”
“回去你就知道了!”
“大人!这里是通州卫所!我们是防护京师的三营京卫!”
“哈哈哈,谁还不是京卫!”骆养性不屑道。
锦衣卫也是二十六京卫中的一卫。
而且是皇帝亲军,皇权特许!
“还有,凡涉事官员,给朕查出来,朕会让吏部派人协助调查,你明白了吗?”
杨所修连忙匍匐在地上,他知道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。
山西八大家,和多少官员牵扯在一起了,若真是要彻查,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像他这种人,最多也就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做副都御使,这样的案子,平时他绝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当做没看见的。
但现在他已经承诺下来了,不接也得接。
其实就算他没承诺,皇帝让你接你敢不接?
这种事,锦衣卫都已经把证据收集齐全了,明摆着皇帝是不想私审,而是要交给督察院立案公审。
而这种大案子,必然还会有刑部和大理寺加入进来。
这叫三司会审。
“臣必负陛下所托。”
王承恩拿回所有的供书。
“你起来吧。”
“谢陛下!”
杨所修心事重重离开了皇宫。
他无法猜测皇帝的用意。
这其中有一点他想不明白。
为什么要让自己来牵头,曹思诚现在是督察院的一把手,自己不过是二把手。
杨所修回去之后,下半夜没有睡着觉。
没睡着觉的何止是他,魏忠贤也没有睡着觉。
山西出事了。
魏忠贤刚因为客氏的事情,担惊受怕了几天,他现在没太多要求,就只是想保住东厂提督的位置,老老实实跟着皇帝混。
但最近这些事出得有些让他心惊胆颤。
现在又闹出了山西这么一件事,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。
魏公公真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啊!
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,副都御史杨所修,弹劾山西巡抚牟志夔勾结建奴,卖国求荣。
朝野震惊!
山西巡抚,地方大吏,主管的一个省的民政啊!
二品大员!
一时间,京师风起云动。
人们看到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,曾经的阉党成员、政治投机分子杨所修从新皇登基以来,为了和魏忠贤撇清关系,一直致力于要搞死魏忠贤。
从他开始对魏忠贤的第一狗腿子崔呈秀的猛攻开始,到现在,就一直没有消停过。
这一次据说是有人举报了牟志夔,举报人是谁呢?
一个叫王涌的人。
这货是谁?
山西的一个举人!
但是这个举人为什么要举报朝廷二品大员?
他脑袋是被门挤了,还是闲的蛋疼不要命了?
当然不是,他是在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的一番“感化”下,突然明白了“人间大义”,所以义无反顾的举报了牟志夔。
举报牟志夔三大罪。
第一条:贪污受贿。
第二条:私通建奴,卖国求荣。
第三条:欺君罔上,鱼肉百姓。
每一条罪都是死罪,尤其是第二条罪,该死一万次!
按理说,这种举报方式,以前也有,例如魏忠贤当政的时候,全国无数读书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写举报信给朝廷举报魏公公。
但没有一封是真正到达皇帝那里的。
即便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杨涟举报魏忠贤,也是困难重重。
可这位举人举报山西巡抚牟志夔,却一路畅通无阻。
举报信完好无损,一个字不差的摆在了崇祯的御案上。
朝堂上,副都御使杨所修跪在正中央,一脸大义凛然的样子。
但心里已经吓得差点原地爆炸了。
因为他知道,牟志夔还只是开始,这是一桩牵涉几万人的大案。
想到那些名单,他的手都不由得发抖,冷汗直冒。
而魏公公则在旁边瑟瑟发抖,因为牟志夔就是著名的阉党,在山西还给魏忠贤修了祠堂。
崇祯按照程序看完了所有早就已经知道的内容后,勃然大怒:“岂有此理!无耻!查!督察院给朕立案,彻查!三司会审,刑部,大理寺一起审,必须给朕一个交代,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!朕只给你们一个月时间!办不好全部给朕去菜市口挨刀子!”
“是!”
明朝的行政效率一项都是很低的,不过若是掉脑袋的危险降到头上来,就不一定了。
就说这山西大案,据说锦衣卫没有插手,从拿人到审问,都是督察院、刑部和大理寺。
至于拿人,第三天牟志夔就被弄进了京师。
听说督察院拿人的时候,牟志夔还在小妾房间里和小妾一起谈论人体的构造,一帮人突然就闯进牟大人的房间里。
还听说,当时牟大人吓得当场就低下了头。
之后,就到了天牢里。
再之后,督察院、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,表现出了空前高度的工作热情。
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审问后,于是半个太原炸了。
事情已经不是一个朝廷二品官员犯罪这么简单了。
据说波及到了山西八大富商,这八大富商各个富得流油。
分别是范永斗、王登库、靳良玉、王大宇、梁嘉宾、田生兰、翟堂、黄云发。
按理说,在大明的官场上犯了事,只要银子给得够,就算是天大的事,那也压得下来。
可是,这一次,这八个人无论往上塞再多的钱,都压不住了。
京师的人也传消息过来了,皇帝亲自盯着这个案子,谁敢拿钱谁就准备下地狱吧。
这个案子审得非常快,督察院、刑部和大理寺难得这么快达成一致。
大概是谁都不愿意表现出和牟志夔有半点关系吧。
天启七年年底,最后一次上朝。
杨所修将全部的审案资料递交给了皇帝。
杨所修在朝堂上大声道:“陛下,臣以为,这些人卖国求荣,当诛九族!”
他此话一出,所有大臣闻言都是一怔。
诛九族太狠了,这样杀会让皇帝有损圣德的。
崇祯也是言简意赅:“准!”
刘宗周立刻出列道:“陛下三思,卖国求荣自当杀,但若是要诛九族,会有损天子圣德,于社稷不利。”
崇祯仰天大笑道:“刘大人说笑了,社稷是靠朝堂诸公一起勤勉执政撑起来的,不是靠朕的圣德。”
按理说,大臣夸赞皇帝圣德,历代皇帝都非常高兴,也爱听这话。
但崇祯却不同啊,他是21世纪的人,他才不迷恋圣德那一套。
你就算夸得再天花乱坠,饥荒解决不了,军防解决不了,都是白扯啊!
所以他干脆就不要脸起来,圣德算个屁啊,别老往朕身上甩!
“刘大人,这江山社稷靠的可不是朕一个人的圣德,靠的是你们在场的所有人,若是你们当众有人烂了,要投敌了,朕就算天天在孔老夫子的画像面前,也于事无补啊。”
一时间,刘宗周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崇祯却不依不饶继续道:“以后你们也少跟朕谈什么圣德,朕要的是粮食,这八个人抄家,灭九族,粮食全部运到陕西赈灾,所有家产充公!”
最新评论